环球时报:美国"太需要"香港年轻人当他们的炮灰了 | |||
中国煤炭新闻网 | 2019/8/7 11:02:05 天下事 | ||
示威者袭警(大公报) 香港的激进示威者大部分是年轻人,这是一个对“民主”“自由”等口号很敏?#26657;?#38750;常容易被点燃的群体。?#30001;?#24180;轻人?#26032;?#25151;等各种压力,本来就喜欢带着现实中的不满去互联网上宣泄,或者找认同和知音,如今突然有了街头上洋溢着“政治豪情”的抗议活动,一些人便情不自禁地卷入其中。 觉?#29028;?#29609;、被别人激将和煽动、受到现场气氛的裹挟,这些复杂因素共同推动一些香港年轻人冲在了激进示威的最前头,甚至参与到暴力活动中。来自西方舆论的夸奖增加了他们认为自己在从事“正义事业”的幻觉,以他们的阅历,是很难冷静下来、用批判视角反思当下香港动荡的,他们十分?#34892;?#22320;徘徊在游行?#28216;?#20013;。 其实有一个偏?#22909;?#30340;政治学词汇描述世界各地的示威群体,那就是“乌合之众”。这个词不是为了羞辱示威者,而是对示威群体的理性总结。人只要投身到广场示威中,就容易被煽动,很可能与平时谨慎守法的自?#21495;?#33509;两人,在示威现场的大氛围?#24405;?#20837;到对法治的集体蔑视。最重要的是,他们一定会被极少数“政治领袖”操纵。这是全世界政治示威的规律。 已经有人在质问,香港激进反对派头面人物的子女都在哪里,他们的孩子有谁在示威?#28216;?#37324;冲锋陷阵?结果是,从陈方安生到李柱铭,他们的子女基本都送到了国外,与警察冲突的危险场合决不会有他们孩子的身影。 香港发生暴力活动的现场往往有两种人,一种是真正的暴徒,他们被彻底洗脑了,决心与国家为?#26657;?#25630;乱香港就是他们的目的。但客观说,这样的“暴力骨干”在香港并?#27426;啵?#22312;示威?#28216;?#20013;也是少数人、甚至极少数人。更多人是跟着起哄的,其中有一部分陷了进去,但他们并不愿意真的让香港越来越乱,毕竟香港是他们的谋生之地,他们没别的地方可去。 然而在暴力现场这两种人是很难区分的,当尘埃落定时,世界?#21442;?#24517;就能准?#38750;?#20998;他们。香港在经历骚乱,不仅内地社会这样看,其实全世界都这样看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客夸香港激进示威者,那是哄骗他们,华盛顿现在太需要香港的年轻人做他们对华激进博弈的炮灰了。 卷入当前的暴力活动终将成为所有参与者人生的污点被记录下来,糊里糊涂沾上这个污点的人有很高概率会在未来的人生中付出代价。全世界骚乱中被裹挟到前排的人到头来?#38469;?#20196;人唏嘘的群体,他们很大一部分受到法律追究,还有些带着案底走进职场后,那些案底往往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消极因素。?#35789;?#24605;想激进的企业主,多数也不会欢迎“民主斗士”进他们的公司搅局。 西方对年轻“异见人士”的帮助会极其有限。只有极少数“学生领袖”能够获得西方大学的奖学金,或被西方的机?#25925;?#30041;,但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,被边缘化和?#28784;?#24536;。在美国有一拨又一拨来自中国大陆和其他地方的“异见人士”,他们?#36127;?#26080;一例外地感受了人情冷暖的变化,到头来境遇都很凄凉。 香港年轻人的未来只能立足于祖国越来?#35282;?#22823;所提供的支持,香港太小了,祖国则能放大香港的优势,并且提供额外的机遇。与祖国对立就是钻人生的牛角尖,而站在祖国崛起的肩膀上,则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竞争格局和视野。 做独立思考者,不做“乌合之众”的?#29615;?#23376;,被有政治私利和野心的人所利用,这是动荡环境下香港年轻人至关重要的智慧和情商。这也是从固化思维中跳出的力量,它将参与对一个人?#25237;?#19968;代人命运的塑造。
|